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粘合带的由来——三叶鬼针草
  文章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2-02-29 【字号: 小  中  大   

三叶鬼针草 (Bidens pilosa L.) 为菊科 (Asteraceae) 一年生小草本。

其种子线形,长12~18毫米,宽约1毫米,成熟后为黑褐色,表面稍有硬毛,顶端具箭头形芒刺状冠毛。

鬼针草的种子主要靠动物进行传播。通过其冠毛,种子能牢牢地粘附在经过动物的皮毛上或人的衣物上,随着动物和人的活动而散布到其它地方,这种散布能避免子代与亲代之间或子代相互之间形成强烈竞争,又能扩大其种群的生长范围,从而有利于该物种的繁衍生息。

瑞士工程师德梅斯特拉尔受到鬼针草种子结构的启发,发明了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粘合带,该项发明为其带来了数亿美元的收入呢。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