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拐枣是蓼科的一个属,共有20多种,它们都是木本灌木。其中大多为小灌木,也有几种为大灌木,能长到四五米高,如乔木状沙拐枣、头状沙拐枣。从“乔木状”的名字,就可以想见它如大树一样的身姿。
沙拐枣名为“枣”,实际上是不能吃的枣,而是形容它的果实像枣一样结满在树枝上。其实,它的果实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果实的形态就分成了几派:一类是翅果派,它的果实外缘长了四片棱状的“翅膀”,乔木状沙拐枣、头状沙拐枣、无叶沙拐枣、红杆沙拐枣等都属这一派;一类是刺果派,在果实外长满了刺毛,费尔干纳沙拐枣、红果沙拐枣等属于这一派;一类是囊果派,果实包在薄薄的膜中,像挂满了串串小灯笼,如灯笼状沙拐枣。翅果、囊果,都使种实在小风下就能吹到远处,而刺果则能吸附到人、畜身上带至远方。这些形态的果实,都是为了生命的传播,可见它们的煞费苦心了。
沙拐枣的名字很有讲究,“枣”是形容果实,“拐”则是枝条的七拧八拐形态,“沙”则是它们的生境。一听到这个名字,就能使我们对它们的形态、生长地方猜个八九不离十。
沙拐枣对沙漠环境的适应还有几个特点,一是它基本没有叶片,叶子缩小成托叶状包裹在枝条的节间,使枝条节间很短,拐来拐去,使它们有了“拐枣”之名。叶子变形后,光合作用的功能转交给了当年的新枝,新枝是绿色的,也有叶绿细胞,可以执行同化作用功能,这种绿色新枝也叫“营养枝”或“同化枝”。二是它的根系很发达,主根可深至3米以下,水平根系分布在浅地表,可伸长至二三十米,也就是一株沙拐枣常领有几十、几百平方米的面积,保证了植株的水分供应,在有水分的条件时,水平根上也能萌发出新枝来。
几种大灌木的沙拐枣都有很强的生长势,生根、发芽、生长都很快,在沙地水分条件好时,一年就能长高两三米,当年即能发挥良好的防风固沙能力,而且在大风沙条件下,有“水涨船高”的本领,生长的速度远超过沙埋的速度,即使沙丘升高七八米,它也能在沙丘顶上傲然屹立,绿枝飘扬,似乎在嘲笑风沙。因此,人们选用它作为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在新疆吐鲁番盆地腹心的流动沙地上,就有几千亩人工播种形成的沙拐枣林地,成为新疆大面积固沙造林的样板,带动了新疆乃至西北地区的防风治沙。它们依靠一次灌溉成林,捍卫了绿洲宁静。而沙拐枣林地中,上百万株沙拐枣,以不同的果实形态、先后的结果期、大量的果实,从4月到6月,在沙漠中形成特殊、美丽的景观,吸引了大量游人前往观赏。人们在赞赏沙拐枣防风固沙能力的同时,也得到了莫大的眼目享受,沙漠的壮美让人们惊叹和留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