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做好中科院青联、团委与中科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以下简称“北川希望小学”)的共建工作,应北川希望小学邀请,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青联、团委代表团于6月1日至3日赴北川希望小学参加“六一”活动并进行实地科普宣传,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提供一些教学以及科学知识方面的支持,为灾区的人才培养做一点贡献。青联副主席毕利军研究员,青联委员、团委委员汪会盛、熊勤,以及研究生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北川希望小学是中科院院团委、青年联合会2003年在中科院系统内发起捐资,并于2004年建成的,位置在我国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的任家坪村。在大地震中新教学楼(与完全垮塌的北川中学一墙之隔)出现强烈震动,但并未坍塌。而老教学楼全部坍塌,幸好当时里面人不多。从新教学楼里跑出的师生及时自救,所以未出现大的伤亡情况。该校全体439名学生中,只有1人死亡,12人受伤(伤亡事件均发生在旧楼中)。震后该小学被誉为:“震不跨的希望”。
为了表达对中科院的感激之情,北川希望小学邀请生物物理研究所青联、团委代表中科院青联、团委参加由全体师生精心策划的灾后第一个“六一”活动,并进行实地科普宣传。此次活动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科技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类资助项目”的一部分,是“科技人才早期培养计划”的第二次科普活动。科普活动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团委、中科院天地生科学文化传播中心的支持。
6月1日,北川希望小学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孩子们一早就起来了,他们穿上只有在重大节日里才穿的羌族服装,将教室和宿舍装扮一新。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孩子们准备了一场精彩的文艺表演。文艺表演前毕利军研究员代表中科院青年科技工作者致辞,她说:“在‘5.12’大地震后,北川希望小学被称为是‘北川最牛的小学’,是‘震不跨的希望’,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楼没垮,更重要的是各位老师恪尽职守、全体同学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精神没垮。”毕利军研究员还表示,希望北川希望小学成为科学院在四川的科普示范基地,进而带动周边兄弟单位的科普工作;同时希望借此活动,促进青年科技工作者了解社会实际,加快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北川希望小学的陈校长对中科院师生的到来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欢迎和感谢。
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之后,生物物理研究所师生在北川希望小学和曲山镇卫生院内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毕利军研究员为当地卫生医疗工作者及群众介绍农村肺结核预防与治疗的注意事项及其最新的科研进展,帮助他们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青年工作人员、研究生为孩子们张贴、介绍科普展板,播放中科院科普创意大赛优秀作品,宣传科学知识。每位研究生志愿者都为孩子们讲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技课。在科普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的求知欲和对新鲜事物的憧憬深深打动了科普志愿者。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志愿者们不仅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答疑解惑的生动的科技课,自己也被孩子们获取知识的热情所感染。
为了在校园内树立一座标志性的“校园文化主题雕塑”,青联副主席毕利军、汪会盛与小学领导进行了座谈。最后,双方对于雕塑的主题和形式达成一致共识,并由生物物理研究所青联、团委负责设计。在座谈过程中,毕利军还决定以个人名义长期资助一名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孤儿。
活动结束了,望着孩子们一双双依依不舍的眼睛,大家纷纷表示,以后有机会一定再到中科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支教;虽然这次科普活动的时间不长,但收获颇丰,比在实验室做实验还要有成就感。
生物物理研究所青联、团委赴中科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参加“六一”活动
生物物理研究所青联、团委赴中科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参加“六一”活动
生物物理研究所青联、团委赴中科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参加“六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