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据Sciencedirect科学资讯网27日消息称,美国一个研究团队在抗衰老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筛选了超过10万种已知的化学物质,成功发现了能够恢复小鼠体内端粒长度的小分子。相关研究发表在《细胞·干细胞》杂志上。
现阶段,人类抗衰老研究大多数集中在染色体末端的“小帽子”——端粒上,端粒能够防止基因DNA密码的“磨损”,在生物健康和衰老进程中至关重要。但在细胞每次分裂时,它们都会变短一些,直到细胞不再分裂而死亡。如果能干预这一过程,则将实现对衰老以及衰老带来的不良影响的调节。
201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名为PARN的基因,其在端粒酶的作用中地位突出,因为这个基因在正常时会稳定端粒酶的一个重要成分TERC;当其变异时则会导致端粒酶的产生量变少,从而导致端粒过早地变短。
此次,哈佛大学及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团队筛选了超过10万种已知的化学物质,以期寻找能够保护PARN健康功能的化合物,最终发现通过抑制一种名为PAPD5的酶可以实现,该酶能有效影响TERC,恢复端粒酶的正常平衡。
实验室中,团队首先使用先天性角化障碍患者的细胞制成的干细胞对化合物进行了测试,发现化合物可提高干细胞中的TERC水平;接着他们又利用人类血液干细胞并引发PARN基因的突变,然后将这些细胞植入到接受过化合物治疗的小鼠体内。他们发现,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恢复干细胞的端粒长度,并且对动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研究人员期望利用这种化合物开发出一类针对全身干细胞的新口服药物,从而在治疗衰老引起的疾病,甚至在解决更广泛的人类抗衰老问题中起到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