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地球独特构成源自诞生时的“大熔炉”

有助解释地球、火星及其他岩质行星形成之谜

2017-09-28 科技日报 张梦然
【字体:

语音播报

  在英国《自然》杂志9月26日发表的两项独立行星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地球独特的化学构成可能源自星子(行星的前体)的熔岩挥发。这项发现有助于解释地球、火星和太阳系其它岩质天体的形成。

  地球和其它岩质行星的构成与球状陨石不同,球状陨石被认为是代表了太阳系内的原始条件,也曾被认为是地球的构筑材料。虽然人们已经就这种不同提出了一些解释,但是无法阐明两者之间的所有差异。

  天体物理学家认为,生长中的星子的熔岩挥发,可部分补充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此次发现,正是这一过程可以解释他们在不同类型天体(如地球和球状陨石)中观察到的镁同位素差异。

  而在另一项独立研究中,英国牛津大学团队也认为,地球上特定元素的耗散,可能源自地球前体熔岩的蒸发。他们通过在熔炉中熔化岩石,重构了地球形成的过程,发现其中一些元素可能从熔岩中挥发逃逸,并且它们合乎在地球内部观察到的比例。

  两支研究团队都认为,微行星之间的碰撞,如导致月球形成的大碰撞,可能推动了成长中天体的熔融和挥发。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学家爱德华·杨在相应的新闻与观点文章中分析指出,理解熔融挥发的物理化学特性,可以解决不同的行星形成模式之间的矛盾。他补充说,虽然这些研究不是第一个提出碰撞在某些元素耗散中发挥作用,但是它们却有望促进人们进一步研究碰撞如何塑造了行星的化学构成。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