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艾滋病病毒(HIV)是怎样将遗传物质注入细胞的?弄清这个问题对于艾滋病的防治十分重要。美国尤妮斯·肯尼迪·施赖弗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NICHD)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细胞·宿主与微生物》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HIV入侵细胞的关键环节:为顺利突破细胞膜的阻拦,HIV会“绑架”细胞表面的磷脂酰丝氨酸分子。若这个绑架对象不存在了,病毒的入侵进程就会受到阻碍,HIV遗传物质也就无法侵入细胞。
为了感染细胞,HIV表面蛋白与细胞表面的分子结合。这个结合过程会引发一系列事件,最终使HIV的外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的遗传物质得以进入细胞。
NICHD的列昂尼德·V.切诺莫迪克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在HIV表面蛋白与细胞表面分子结合的过程中,会激活一种名为TMEM16F的蛋白,这种蛋白能将细胞膜中的磷脂酰丝氨酸分子转移到细胞膜表面。而一旦病毒包膜中的分子与暴露在细胞膜表面的磷脂酰丝氨酸结合,就会增强病毒融合细胞的能力。这表明,细胞表面的磷脂酰丝氨酸是促进HIV与细胞融合的重要辅因子,是HIV入侵细胞过程中的“绑架”目标,若这一目标不存在了,则会影响HIV的入侵。因此,阻断外源性磷脂酰丝氨酸,或抑制TMEM16F蛋白,就会抑制病毒蛋白的介导融合,从而阻止HIV对细胞的感染。
从理论上说,若能阻止病毒入侵细胞的进程,就可预防HIV感染。因此新发现对于开发能预防HIV感染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但研究人员表示,若要开发出此类药物,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