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恒星磁场首次加入计算机模型

用以揭开“怪物”黑洞影响恒星之谜

2017-02-08 科技日报 张梦然
【字体:

语音播报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团队日前首次将恒星磁场加入计算机模型进行模拟,以此揭开距离银河系中心“怪物”黑洞极近的恒星状态。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

  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可达到太阳质量的数十万倍甚至10亿倍。一般认为,在所有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超大质量黑洞。而横亘在我们星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几乎比太阳大400万倍,辐射出的强大引力会造成周围时空的剧烈扭曲。但同时,此处恒星密度又非常高。

  人马座A*(Sgr A*)就是位于银河系中心一个亮度极高且致密的无线电波源,属于人马座A星系的一部分,星系的“心脏”就是超大质量黑洞的所在,因此也被看作研究黑洞物理的最佳目标。但一直以来,人们对它知之甚少。

  此次,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研究团队首次在计算机模拟中加上恒星磁场。团队表示,磁场很难像其他因素如气体压力和重力一样被联系到模型中,因此,磁场数值模拟颇为不易。而全新的模拟结果显示,如果一颗恒星只受到黑洞轻微影响,那星体可以“存活”,其磁场放大约30倍;但如果恒星距离黑洞“更近一步”,就会被黑洞的潮汐力拉扯破坏,而磁场强度仍不变。

  该研究还表明,被超大质量黑洞破坏的恒星会出现耀斑,其一半物质将被黑洞带走,光度会增大到太阳光度的10亿或100亿倍。在银河系中心完全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几率大概是每一万年左右发生一次,而被破坏的恒星与黑洞之间的物质传递要持续几个世纪。

  研究人员表示,了解在银河系中心生存的恒星仍具有挑战性,它们多数质量较小难于被观测到,而其中有多少被磁化,强度又如何,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题。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