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据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官网《光谱》杂志1月20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经过长达15年研究,成功研发出一种神经止血带手持装置,通过刺激神经细胞向血小板发出化学信号,可随时随地在身体受伤时止血。该新型止血工具将对战地医学、急救应对、外科手术以及产后护理产生重要作用。
传统止血带通常用绷带紧系伤口所在的肢体,压迫血管达到止血效果,这种急救场合首选的止血方法会伴随剧烈疼痛。而神经止血带不需绷带对血管进行物理挤压,医生将手持装置轻按皮肤上,刺激大脑与主要器官间传递信息的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再将信号传到脾脏,脾脏内的神经细胞向血小板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让血小板随时做好准备,在身体受伤时发挥凝血功能止血。
领导这一研究的范因斯坦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克里斯·科左拉表示,其作用机理完全基于人体控制血流的天然生理通道。但许多专家认为实现这一原理是不可能的。“每次跟外科医生们讨论神经止血带的研究进展时,他们都会觉得我很可笑,认为这是个天方夜谭。”科左拉却始终没有放弃,历经15年终于获得成功。
科左拉团队于2010年用猪进行动物试验证明,在神经止血带刺激猪的神经3分钟内,他们测出伤口处血凝酶含量增加,而且止血时间缩短了40%、失血量减少了50%。后续其它动物试验也都证明,神经止血带能对体内和体外伤口有效止血。
研究人员表示,神经止血带将在战地医学、急救场合、外科手术中和产后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产后止血,仅非洲和亚洲,大约每年就有8万新妈妈因产后过多失血而死亡。科左拉团队将通过研究所自创公司与盖茨·梅琳达基金会合作,继续开展神经止血带运用于产后止血的人体临床研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