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地球化学家王坤(音译)和同事利用他们去年研发出的高精确度同位素分析仪,测量出月球与地球中钾同位素存在微小差异。这一结果或对月球起源的大碰撞理论提出有力补充,有助于构建新的月球起源模型。该校官网12日介绍了这一发表在《自然》杂志的最新研究。
王坤和同事对来自不同探月任务的7个月岩石样本中钾同位素的比例进行了检测,并与8个地球岩石样本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地球岩石中存在三种稳定钾同位素不同,月岩石中只测出钾-41和钾-39这两种同位素,并且较重的钾-41同位素所含比例最丰富。
许多月球起源模型建立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至今主导的大碰撞理论基础之上,该理论认为,月球因一个火星大小的星体强烈撞击初期地球后形成,许多天文观测结果也与该理论相符,比如月球与地球的大小比例;地球与月球的自转速率。许多据此假说建立的早期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月球中大部分物质(60%到80%)来自碰撞星体而不是地球,月岩内同位素含量更应该与碰撞星体一致,而不是与地球高度相似。但2001年开始对月岩中氧等多种元素检测后发现,同位素含量和比例与地球岩石高度一致。
为解释这种相似性,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月球形成的新模型。其中2007年提出的硅酸盐模型认为,低能碰撞使得两个天体的硅酸盐地幔混合,最终形成月球;另一个2015年提出的模型认为,高能碰撞将两个天体全部气化,形成巨大的超流体圆盘,一部分超流体最终结晶形成月球。根据预测,第一个模型中月球钾-41的含量比地球低,第二个模型中月球钾-41含量比地球高。这次的新检测结果似乎更支持高能碰撞模型。“或许只有高能碰撞才能制造高温过程,使得月球形成中较重的钾元素优先从蒸汽中凝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