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造血干细胞前体神秘面纱揭开

2016-05-20 科技日报 唐先武 俞莹
【字体:

语音播报

  军事医学科学院307医院刘兵课题组联合北京大学汤富酬课题组、中国医学科学院袁卫平课题组,高效捕获稀有的造血干细胞前体,从而在单细胞功能及分子层面揭开了其发育过程的神秘面纱。“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吴祖泽院士称之为“全球造血干细胞发育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5月19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论文。这是我国血液学研究者首次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

  “前体”是体外造血干细胞再生的关键节点,具有深入挖掘价值和研究意义。然而,其在胚胎发育时期数量极其稀少。以小鼠为研究模型,每个胚胎主动脉区域存在数十万个细胞,而其中真正的前体不足10个。因此,想要精确识别并分离目标细胞,犹如大海捞针。刘兵课题组得益于长期在造血干细胞发育及再生领域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为挖掘干细胞发育过程的“金矿”——分子调控机制,刘兵课题组与北京大学汤富酬课题组合作,从单个细胞水平揭示了整个造血干细胞发育连续阶段的单细胞转录表达谱。他们从中发掘出富集前体的新标志,以及造血干细胞特化的信号通路、转录因子调控网络、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特征等。此后,刘兵课题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袁卫平课题组合作,利用条件敲除技术发掘出特异性调控造血干细胞发生的信号通路。最后,通过组间比对,挖掘出极有价值的造血干细胞前体的“特征基因”。这些基因对于识别造血干细胞的特化过程以及指导体外再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