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硒下降或引发三次物种大灭绝

2015-11-09 中国科学报 宗华
【字体:

语音播报

图片来源:Universal Images Group/DeAgostini/Alam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海水中硒的浓度在3次地球最大规模灭绝事件来临之前出现大幅下降。而在当前海洋食物链的底端,硒是很多生物体的关键成分。

  研究人员分析了上百个富含碳的页岩样品中各种微量元素的浓度。这些页岩沉积在过去35亿年间包围古代大陆的缺氧海洋区域中。他们发现,在发生于奥陶纪、泥盆纪和三叠纪末期(约分别为4.43亿年前、3.71亿年前、2.01亿年前)的灭绝事件到来之前的间隔中,只有硒的浓度陡然下降。在一些灭绝前的间隔中,海水中的硒浓度下降到不到现代含量的1%。研究人员将在最新一期的《冈瓦纳研究》杂志上报告这些成果。

  对于很多生命体来说,从食物链底端吸收阳光的浮游植物到最终依赖它们的脊椎动物,比如图中所示的海洋爬行动物鸥龙(在约2.01亿年前和很多其他物种一起灭绝),硒是某些酶和蛋白的关键部分。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可利用的硒元素大幅下降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灾难性影响,并可能由此导致了大范围的物种灭绝,或者至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研究人员表示,硒浓度最初的下降可能是由大气氧的减少引发的。大气氧减缓了来自陆地岩石的硒和其他元素被侵蚀。随后,伴随着海水和大气氧中的硒含量均出现下降,这种效应可能有了滚雪球式的增长。来自岩石的其他证据支持了这一观点:在这些大规模灭绝事件到来前和发生期间,浮游植物产生的大量气体——氧在大气中的浓度也出现大幅下降,并且在大规模灭绝发生后的很长时间里才得以恢复。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