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根据最新的理论研究,当太阳系在46亿年前形成的时候,宇宙中可形成潜在宜居星球的物质,只消耗了8%,即使太阳能再燃烧60亿年,宇宙诞生宜居星球的过程依然不会停止,要知道,还有92%的宜居星球,在宇宙这个“大产房”中等待着“出生”。
据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这一结论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哈勃太空望远镜和行星捕获者开普勒太空观测站联合搜集的数据分析。
巴尔的摩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中心的皮特·拜鲁兹表示,这项研究的最主要动机就是希望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因为相对于在宇宙中最终都能成形的行星而言,地球确实是个“先行者”。
纵观宇宙的往昔与未来,哈勃望远镜给天文学家提供了一个基于星系观测的“家庭相册”,它记录了宇宙恒星随着星系形成的历史。数据表明,100亿年前,宇宙制造恒星的速度很快,但其中氢气和氦气演化的速度却非常慢。如今,恒星诞生的速度慢下来了,但仍有大量残余气体在持续地生成恒星和行星。研究人员莫里·皮尔斯说,在宇宙大爆炸后,银河系和其他地方仍有相当多的剩余物质,它们在未来会形成更多的星体。
开普勒太空观测站行星搜索任务数据表明,在银河系中,恒星的宜居带中存在的地球大小的星球并不罕见。科学家推断,银河系现在应该还有10亿颗这样的星球,其中大多数都是由岩石构成。当视野扩大到宇宙中另外1000亿个星系的时候,这个估计数会飙升。
研究人员称,未来的类地星体更可能出现在巨大星系团内,也可能出现在矮星系中,在它们内部,还有未被用掉的、用以构建恒星和行星系统的气体。相比较起来,银河系已经消耗掉了绝大多数这类气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202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