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科研事业单位从国防部门回归科学院
1973年12月1日,中国科学院致函国防工业办公室,提出对国防部门六个研究所(厂)的体制调整的意见。《意见》称:1968年,中国科学院根据中央《关于国防科研体制调整改组方案的报告》的批示精神,先后将30个科研事业单位交给国防部门,其中包括科学院仅有的三个电子学研究所、四个计算技术研究所、两个半导体研究所、三个自动化研究所,以及三个科学仪器装备厂。这些单位绝大部分是1956—1958年期间,根据全国科技发展规划,为填补空白、薄弱学科,采取紧急措施建立起来的。把它们统统交出去后,目前对科学院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困难,也影响了科学院支援农业、工业和国防的科研力量。《意见》要求将原属中国科学院、现为第十、十四、十九研究院下属的六个所(厂)划回科学院。
根据中国科学院的意见,1975年6月20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划回科学院的研究所(厂)计有: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对外仍称6569工程指挥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09厂、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胡耀邦等受命整顿科学院
7月18日,胡耀邦、李昌和王光伟到科学院主持工作。
本年初,周恩来总理病重,实际上开始由邓小平主持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他从抓军队的整顿入手,逐步扩展到全国各方面工作的整顿,系统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7月中旬,中央派胡耀邦等到科学院工作,遵照邓小平的指示,“整顿中国科学院,加强领导。”10月7日,中央通知胡耀邦任中共中国科学院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李昌、王光伟任副组长,王屏、刘华清、胡克实为核心小组成员。院核心小组组长仍为郭沫若,武衡继续任核心小组副组长。
胡耀邦等到科学院后根据邓小平整顿科学院的指示精神,深入北京地区各研究所,召开各种座谈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纠正“左”的错误,促使尽快把科研工作搞上去。在8月15日召开的座谈会上,胡耀邦宣布整顿工作主要是全院各级领导班子的组织整顿和思想作风整顿,后者主要包括在科研路线、知识分子政策和干部政策上划清正确与错误的认识,以及明确政治工作要为科研工作服务。研究机构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科学院要以科研工作为中心,政治思想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心工作,把科研工作搞上去,搞业务的台风要刮起来。
胡耀邦多次提出要由科学家当所长,要恢复所长负责制,支持业务干部大胆抓业务工作。他们还否定“知识私有”、“白专道路”等提法,强调要重视人才,奖励出成果,要为“文革”期间受审查者落实政策。
10月中旬,胡耀邦在科学院共青团纪念长征40周年大会上,作题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新的长征”的报告,提出中国人民要进行新的长征,在本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号召科学院的广大干部和科技人员树立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思想。
起草《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
胡耀邦等到中国科学院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最短时间内,向中央、国务院提出汇报提纲《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数易其稿后,于8月17日报送邓小平。
“汇报提纲”的主要内容有:(一)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战线上的成绩是主要的。(二)提出为了集中精力搞好中国科学院,把原国家科委的工作划出去。(三)关于力求弄通毛泽东提出的科技战线的具体路线问题,即:(1)政治与业务的关系,对科技工作既要有坚强的政治领导,又要有切实具体的业务领导;(2)生产斗争与科学实验的关系,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研要走在前面。(3)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的关系,提出科学实验也是一种社会实践,生产斗争不能代替它,不能要求任何科研工作都要以工厂、农村为基地,都要“开门办科研”。(4)自力更生与学习外国长处的关系;既要反对崇洋媚外,盲目照搬,又要反对排外主义,闭关自守。(5)理论与实际、基础与应用的关系,既要认真解决国家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又不能忽视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当前要有计划地加强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6)党的绝对领导与百家争鸣的关系,党对科学技术的领导就是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就是用计划来领导。自然科学学术问题上的争论,通过学术讨论和科学实践来解决,不能用行政命令支一派、压一派。(四)关于科技战线知识分子政策问题,现有四百万科技人员绝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许多人已成为政治上、业务上的骨于。(五)关于科技十年规划的初步设想提出了五个方面。(六)关于科学院院部和直属单位的整顿问题,内容包括:整顿机构,健全和调整领导班子,加快落实党的政策,整顿思想作风和关心群众生活。
1975年9月26日,邓小平主持的国务院会议讨论并基本通过了“汇报提纲”。由于当时的特殊形势,邓小平让当时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的胡乔木帮助修改,要求去掉一些太尖锐的话,但原则要保留。胡乔木作了较多修改,并将原题目《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改为《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其内容改作三部分,即:(1)中国科学院科研工作的方向任务;(2)坚决地、全面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科学技术路线,以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为依据,编为科技路线的十条;(3)关于科学院的整顿问题。
科学家在“百家争鸣”座谈会上谈基础理论研究问题
“文革”的《十六条》规定,组织批判“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和“自然科学理论战线上的反动观点”。当时,科学院的大多数科学家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科研人员要走出实验室与工人农民相结合,“开门办所”,院“革命委员会”组织“相对论批判”,致使基础理论研究工作遭到否定。
为了尽快恢复科研工作的秩序,时任副总理的华国锋按邓小平的指示,于8月25日主持召开由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参加的“百家争鸣”座谈会。会后,科学院受华国锋的委托,又连续召开了四次座谈会。
科学家们在座谈会上,针对“文革”对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冲击,提出要正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要重视理论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半导体研究所王守武分析中国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成品率远远低于日本的原因,就是基础性工作薄弱,搞不清半导体中存在的问题。大气物理所的周秀骥说,在消雹措施中,一些问题解决不了,是由于不重视研究雹子的生成规律。生物物理研究所邹承鲁认为现在生物学方面相当多的工作是引入、移植外国的,独创性的工作很少,如果不抓基础理论工作,将来重大的实际问题也解决不了,相当长时间里只能跟着人家走。对于基础理论工作薄弱的原因,他们认为首先是错误思潮,把理论研究与基础性工作批为“三脱离”,人们心有余悸。其次是理论研究工作探索性强,不容易出成果,难以得到支持,工作条件困难。从组织管理工作看,“文革”以来的无政府状态造成热门工作重复多,时而一拥而上,时而一哄而下;没有专业分工,在低水平上重复等都阻碍了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希望加强科研计划的组织管理与协调。力学研究所吴仲华则提出,要重视把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上去。1964年中国代表团为买英国的喷气式飞机到英国去考察时,被告知他们研制的喷气式飞机用的燃气轮机内部流动理论是吴仲华提出的。他认为科学院应搞基础性工作,搞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不同于国防和工业部门重点搞型号。座谈会还对科学研究工作中贯彻“百家争鸣”方针,反对用行政命令代替学术讨论的做法,培养人才等提出意见或建议。每次座谈会的情况,都通过《中国科学院简报》向上反映。
《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被诬为“三株大毒草”之一
邓小平在领导整顿工作中提出以毛主席的三条重要指示为纲,即:第一要学习理论,反修防修;第二要安定团结;第三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其间形成的一整套关于整顿的纲领、方针、政策,比较集中地反映在《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简称《论总纲》)、《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及《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这三个文件比较系统地批判了四人帮散布的“左”倾反动观点。1975年9月间,毛泽东听信毛远新的“进言”,认为邓小平是“要算文化大革命的帐”。11月初,又传达毛泽东的指示:认为清华大学刘冰等控告谢静宜和迟群的信,矛头是指向他的,邓小平偏袒刘冰,是当前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是一股右倾翻案风。由此开始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在此过程中,“四人帮”下大力量组织对《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和《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批判,把这三个文件称为向文化大革命反攻倒算、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的“三株大毒草”。
“四人帮”在科学院的帮派骨干,把《汇报提纲》的送审稿印发2000多份,把邓小平在国务院讨论《汇报提纲》的插话记录,印成白头文件,发到基层“供批判用”。他们称《汇报提纲》是科技界复辟资本主义的纲领。因为《汇报提纲》并未成为正式文件,广大科技人员并不知情。当他们通过“批判材料”得知《提纲》的内容后,反倒更加明辨了是非。对《汇报提纲》的批判,在科学院受到了强有力的抵制。
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29日返回地面。
航天器全部或其一部分,在空间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后,需要再返回地球的,称为返回式航天器。其中包括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月球或行星取样探测器、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等。
这次发射的返回式卫星,是中国第一种返回式航天器,也是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的第一颗试验型返回式卫星。摄影系统是返回式遥感卫星的“主角”。卫星在轨道上对预定地区进行摄影,完成预定的拍摄任务后,将装有胶片暗盒的返回舱回收,以获取遥感资料。1966年,长春光机所承担了摄影系统的方案论证和相机研制任务。他们是初次研制航天相机,经过查阅资料、分析研究、模拟试验,提出了地物相机的方案。即卫星携带一台可见光地物相机,用以在轨道上对地面预定地区摄影,再用一台星空相机,同时对星空摄影,以事后校正卫星姿态误差。1967年11月,由长春光机所、公安部811厂、北京工业学院抽调人员组成相机工程处,在王大珩领导下,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在1974年10月生产出可供返回式卫星飞行试验用的摄影系统。
经过多种方案反复比较,选择四川南部某地做为回收区。实际上,中科院在论证第一颗卫星的轨道选择时就兼顾了返回式卫星的需要,70°倾角的方案,不必另建发射场,大大节约了资金。除一些专用材料、元件外,早在1966年,力学所吴几康等就研究了返回式卫星的回收方案;自动化所杨家墀等研究了返回式卫星的姿态控制方案;化学所研制了返回式卫星所用摄影胶片;计算所朱幼兰等提出基于分离奇性和特征理论的一套系统化、高精度的计算方法——初边值问题差分方法与无粘绕流,用这套方法在自行研制的计算机上,为返回式卫星提供了流场数据结果,均对返回式卫星做出了贡献。
创造二步发酵生产维生素C的新工艺
本年,微生物所研究的二步发酵生产维生素C的新工艺,开始用于工业生产。
维生素C是医疗上广泛应用的药物。Z—酮基—L—古龙酸是合成维生素C的中间体。长期以来,国内外生产维生素C一直沿用三十年代的莱氏老工艺,要经过五道工序,连续操作困难。微生物研究所与北京制药厂、东北制药厂合作,创造了二步发酵生产维生素C的新工艺。新工艺于1975年用于工业生产,工艺流程简单,同莱氏法老工艺相比,用生物氧化代替化学氧化,去掉了酮化工序,缩短了生产周期,省去了大量易燃易爆和有毒的化工原料,减少了三废污染,改善了劳动条件,还减少了工业用粮约40%,降低了成本。该项新工艺获1980年国家发明二等奖,在国际上也是首创。现在国内生产维生素C都采用这一方法。1985年,该技术以550万美元转让给瑞士Roche公司,是中国当时最大的一宗技术出口项目。
承接维纶帆布的新型防水剂研制
为减少棉纱的消耗量和改善野战、野外作业装备(如帐篷、炮衣等),使其轻便、耐用。1975年,商业部、铁道部和解放军某部委托化学所研制一种适用于维纶布的新型防水剂。经过配方研究、测试和耐久性试验,成功地研制出性能优良的防水剂,并研究了对维纶帆布进行防水整理的工艺条件。1979年在北京市与河北省的有关工厂协助下,进行维纶帆布防水整理扩大试验后投产。经过防水整理的维纶帆布,具有比棉帆布轻便、耐磨、耐腐蚀、防水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深受用户欢迎。经广泛向轻纺工业推广,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出口创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