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裴有康教授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作了关于PM2.5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汪毓明教授主持。
报告中,裴有康教授介绍说,PM2.5是美国环境保护署于1997年制定的系颗粒物标准,空气中约40%的PM2.5源自燃煤污染物,约25%为汽车排放尾气。治理PM2.5必须从源头入手,过滤法是控制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他将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比作三个齿轮,齿轮的外围是环境影响、标准制定、政策规定、技术创新等,产学研三方环环相扣,只有三方向同一方向运转,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而处于齿轮核心的公众,即你、我、他,每个人都是推动这个齿轮系统运转的动力。
裴有康教授深入浅出的精彩报告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报告结束后,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与裴有康教授进行了讨论。
在校期间,裴有康教授访问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分别与盛六四教授和谢周清教授进行了交流。裴有康希望在利用同步辐射进行气溶胶的相关研究方面与盛六四教授课题组开展合作,并希望谢周清教授课题组推荐优秀的学生和老师到明尼苏达大学进行访问交流,推动深入合作。
在校期间,校党委副书记鹿明、副校长陈初升会见了裴有康教授,就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两校国际合作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裴有康教授是明尼苏达大学粒子实验室和过滤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在气溶胶及过滤技术领域享有盛名,已经开发或合作开发了多种广泛应用于商业的气溶胶用具,曾任美国气溶胶研究协会(AAAR)和国际气溶胶研究大会(IARA)主席。2013年被中国科学院授予“爱因斯坦讲席教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