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会议 > 学术活动
吴建民、秦大河做客“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发布时间:2014-03-18 【字号: 小  中  大   

  3月14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举行第149场、第150场报告会。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建民、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分别为现场500余名师生作了报告。 

  第149场报告会由吴建民为大家剖析当今的国际形势。作为外交官,吴建民到访过世界各地,发现当今世界处在思考的年代,可谓全球大反思。美国人原本对本国的体制很有信心并引以为傲,比如国家宪法、总统制、三权分立,但2013年10月的美国政府关门事件让他们开始反思本国的政治问题;欧洲人本来对本国的文化体制很自豪,但社会高福利引发的政府债务危机暴露出问题;中东人口增长很快,经济增长缓慢,这些问题亦值得人们反思。吴建民指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其间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同样需要反思,特别是需要我们青年人反思,用现实对比历史,认清国际形势,分析国际形势。 

  吴建民谈到,最近国际上常有人拿历史类比当今。拿1914与2014比较,从1914前的英德经贸网络发展到1914年一战爆发,猜测2014中日爆发战争。而这一猜测的结果,取决于对当今世界形势的把握,因为大事需要顺从大势。我国自明代开始闭关锁国,对世界大势认识不清,结果由盛转衰。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并认真参观了日本NISSAN公司,认识到现代化的重要,认真反思。再后来搞了改革开放,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必须要准确地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大事。 

  接下来,吴建民提出问题,当今的世界大势是什么?不是经济全球化,不是信息革命,而是时代的主题变了。列宁所在的那个年代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我们现在所在的年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时代主题的转变是由世界各种矛盾所面临的挑战决定的,有五大因素推动其改变:第一,两次世界大战产生的教训,有人类历史就有战争;第二,核武器的威慑,核战争足以毁灭地球;第三,经济全球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第四,西方世界从内外进行了深度改良;第五,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 

  吴建民谈到,邓小平同志认识到世界新形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用一国两制很好地解决了香港、澳门回归的问题,考虑到了港澳同胞的利益,又考虑到了外国人民的利益,实现了共赢。在战争与革命的年代,不会出现共赢的局面,现在时代变了。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战争并没有解决问题。中国人需要顺应大势,继续沿着三中全会以来始终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实现宏观的改革目标。在提问环节,吴建民和同学们就俄罗斯战争问题、局部冲突、大国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他坦诚、详实的回答赢得同学们阵阵掌声。 

  第150场报告会由秦大河应邀作了题为《环境保护与全球气候》的报告。在报告中,他首先从目前国际环境领域的最高奖励——沃尔沃环境奖谈起,和在场的同学分享了他记忆犹新的获奖经历。沃尔沃环境奖创立于1988年,授予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有卓越创新或科学贡献的个人。它是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又被誉为可持续发展的“诺贝尔奖”,但是它和诺贝尔奖的颁奖过程不同,沃尔沃奖除了严谨正式的学术环境,更像是一场温馨的晚宴,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就环境、气候和能源等问题进行学术讨论。 

  讲座过程中,秦大河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当今的气侯变化远远不是变暖、变干、变湿的问题,而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冰雪圈等5个圈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的气候变化,因此当今意义上的气侯变化远远超出了气象的约束,在更大范围内涵盖了地理学和生态学。秦大河接着介绍了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报告,通过数据分析指出,自工业化以来,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气温持续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冰冻圈退缩。更严重的是,气候变化也导致极端天气气候频发,人类的健康受到威胁。他所在的IPCC工作组还做出预测,在未来,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将高于全球平均变暖速度,海洋将继续变暖,热量从海表传向深海,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 

  对于全球气候种种问题的原因,秦大河认为石油和煤炭的排放是重要影响因素。而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资源的国家,能源结构不合理,每年的碳排放量占世界的将近三分之一。所以急需减轻污染,改变能源结构,积极利用清洁能源。秦大河指出,环境保护和气候保护可以划等号,消灭雾霾,就消灭了二氧化碳的增加。 

  最后,说到人人关心的雾霾,秦大河谈到了引起雾霾的三个原因,即污染强度高排放量大、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以及机动车和燃煤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秦大河认为,治理雾霾是一场持久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治理,更要增强社会管理。秦大河的精彩演讲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在提问环节,秦大河与科苑学子就气候变化、雾霾治理以及近期两会上相关的能源提案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与交流。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创办于2003年4月,由中国著名科学家路甬祥和著名理论家郑必坚共同倡导发起,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论坛邀集中国高层领导、外国政要和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专家,就人们共同关心的政治、科技、教育、经济、外交、环境、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从科学和人文的角度研究国家战略问题,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探讨科学与人文的发展,致力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致力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贯通。

吴建民演讲
秦大河演讲
互动环节

 

论坛现场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