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工作会议,项目专家组成员曹幸穗、董光璧、樊洪业、刘钝等以及各二级课题负责人或主要成员共约4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科院基础局理化处刘佩华处长肯定了项目承担者的工作成效,强调项目内各项工作的配合与融合,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某些课题的工作范围,希望能按照质量要求和计划的期限完成研究任务。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刘钝研究员介绍了该所进入科学院知识创新基地以来的情况,强调该项目对于创新基地建设、研究范式和研究方向的转变的意义,表示研究所将全力支持项目的实施。 项目首席科学家张柏春、王扬宗简要介绍了项目的实施情况。接着,34个课题组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思路与进度、阶段成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下一阶段的计划,讨论了专题研究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成果出版和一些共性问题。 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领导的支持下,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近现代项目的专题研究和资料建设得以顺利展开,大多数二级课题和资料工作的进度与计划大致一致,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二级课题“近代西方人识华生物学史”和“中国科学启蒙之研究”已经完成了预定任务。预计2002年完成的课题有“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翁文灏年谱”、“‘两弹一星’的研制”、“中国近现代科技期刊源流”、“中国近现代减灾事业和减灾科技”和“近代中国的物理学家集团的形成”。其余近30个二级课题预计在2003年上半年完成,部分课题组已经对研究框架做了调整。大约有10个课题组通过承担本项目培养研究生。 项目组资料中心、“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论著目录”和“中国近现代科学家”数据库正在建设之中。已经收集的资料包括科学院档案、文革资料、公开出版物以及老科学家、科学史家提供的资料。部分课题组开展了口述史工作,采访了一些科学家。这一工作得到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及其图书馆的支持,还得到部分课题组的支持。 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的《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将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王元院士的《华罗庚选集》、樊洪业研究员的《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均属该项目研究成果,将分别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和上海科学技术教育出版社出版。 项目研究期间,项目办公室共组织学术报告会15次。部分课题负责人组织了“中国与苏联的科学技术合作和交流”、“口述科技史”、“西方疾病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研讨会。 2002年4月,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的领导下,项目组组织了“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国际学术研讨会,经过编选的文集将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部分课题负责人先后到德国、美国、法国、俄国等国开展了与课题有关的访问研究或资料收集工作。美国科学史学者胡大年博士和王作跃博士,德国技术史家Wolfgang Konig教授于2002年夏秋先后访问自然科学史所,在近现代科技史领域进行交流或讲学。 (自然科学史所 所办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