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研究发现亚洲内陆气候环境格局形成主因

2020-05-12 中国科学报 郑金武
【字体:

语音播报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王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陈发虎等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帕米尔—天山的构造抬升及其对西风环流的机械分流是亚洲内陆气候环境格局形成的主因。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地质学》。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西风环流位置和强度变化,是现今亚洲内陆气候环境变化的主因。西风与帕米尔—天山的相互作用,对干旱区内部气候环境格局的形成演化有重大影响,且可能通过与亚洲季风的协同作用对我国北方气候环境变化产生深远影响。但缺少对地质历史时期西风与帕米尔—天山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气候环境效应的研究。

  研究团队基于可信的古地磁年代标尺,综合碳酸盐稳定氧同位素、沉积相等证据,发现大约自2500万年前(晚渐新世)起,帕米尔—天山西侧迎风坡气候变湿、碳酸盐氧同位素整体偏负,而东侧背风坡干旱化显著加剧、碳酸盐氧同位素整体偏重。

  结合数值模拟和构造证据,研究团队进一步论证了帕米尔—天山部分山体可能在大约2500万年前就已隆升到现代地势海拔高度的75%,即大约3000米,高于3000米临界高度时,就会产生环流效应。这揭示了帕米尔—天山的构造抬升及其对西风环流的机械分流作用,是亚洲内陆气候环境格局形成的主因。该研究为认识西风—季风协同作用过程及其气候环境效应提供了西风区的长序列地质记录。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30/G47400.1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0-05-12 第4版 综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