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青年报】“中国天眼”携手13.7米毫米波望远镜又有新发现

2020-04-19 中国青年报 邱晨辉
【字体:

语音播报

  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中国天文学家利用我国13.7米毫米波望远镜和“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观测数据,并结合其他波段公开数据,研究揭示出巨分子云中第一个星团的可能起源。

  这一科研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徐金龙博士等研究人员共同完成。据徐金龙介绍,宇宙中绝大多数恒星以成团的模式形成,而星团则是在巨分子云中形成,母分子云散去后所留下的,就是光学波段可见的星团。处于演化早期的星团恒星年龄十分相近,它们几乎是同时形成,这就要求大量气体在星团形成位置快速堆积。

  根据天文学家的传统理论模型,巨分子云自身引力作用下的收缩,可能是星团形成的唯一原因,但究竟是什么事件触发导致星团形成,人们还不得而知。尤其是在大尺度巨分子云中,可以形成不止一个星团,那么第一个星团是如何形成的,而第一个星团的形成,会不会像星星之火引发整个巨分子云中其他恒星和星团的形成?这些都是备受天文学家关注的科研问题。

  此次研究的对象——加利福尼亚巨分子云,是一个质量最大的巨分子云,与著名的猎户座A巨分子云具有相似的形态和尺度。徐金龙说,加利福尼亚巨分子云目前仅有一个星团和几颗B型的大质量星,并且这几颗B型的大质量星也位于该星团内。

  中国科研团队使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13.7米毫米波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对该星团位置进行一氧化碳分子谱线观测,发现一个新的呈现纤维状巨分子云与加利福尼亚巨分子云在相互作用,而该星团恰好位于两个巨分子云的交叉位置。同时,科研团队利用“中国天眼”对与该星团成协的电离氢区,进行射电氢和碳复合线的观测,并通过探测的复合线系统速度排除“该星团只在视向上与交叉位置重叠”的可能性。

  至此,中国天文学家直接证实:“加利福尼亚巨分子云中的第一个深埋星团,就是被另一个巨分子云撞击后肢解形成”。科研团队据此推断,巨分子云中形成第一个星团的火种,可能是由外来气体的撞击引发产生。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