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南京花”重建图 中科院南古所供图
12月1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左)、副研究员傅强在整理“南京花”化石。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12月18日,包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员王鑫、副研究员傅强在内的中国、西班牙、澳大利亚三国学者团队在eLife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距今1.74亿年前绽放于侏罗纪早期的“南京花”。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将被子植物可信的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约5000万年。
此次发现的花朵化石,因其发现于中国南京而被命名为“南京花”。经过长期的野外考察,2016年初,傅强在南京东郊一处早侏罗世地层中发现了第一批“南京花”,之后,科研人员在此处陆续发现“南京花”标本近300个。
这些化石现在保存于中科院南古所,标本非常丰富,其中一块化石标本上,分布着七八十朵“南京花”。用肉眼来看,这些凹凸的黑点形态上很像“梅花”。单朵“南京花”的平均直径为10毫米左右,多有4片或5片花瓣。显微镜下看来,“南京花”具有花萼、花瓣、雌蕊,有明显的杯托、下位子房上位花、树状的花柱。
科研人员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确认“南京花”中的种子/胚珠确实是被完全包裹着的,通过解剖部分标本,他们发现“南京花”的子房壁将种子与外界完全隔绝,这满足了被子植物的判断标准。eLife 评述认为:“这是一种‘真正’的花。”
“南京花”在早侏罗世的出现,打破了欧美主流学派主张的“不到白垩纪就不会有被子植物”的结论。研究还表明,雌蕊的基本单位(心皮)是由长胚珠的枝在被叶包裹后形成的,这也对植物学界广为流传的“心皮是由叶演化而来”的结论提出了挑战。
相关论文信息:DOI:10.7554/eLife.38827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8-12-19 第1版 要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