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
寒冬,挡不住温暖的脚步。
1月10日,长春南湖宾馆会议中心内庄严肃穆、座无虚席。上午9时,会场两侧的大屏幕播放着南仁东生前一幕幕动人影像。此时,观众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保存有关南仁东的珍贵资料。
9时30分,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声,全国“时代楷模”南仁东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拉开帷幕。
南仁东生前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简称FAST)的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出生在吉林省辽源市,1963年,他以优异成绩夺得吉林省理科高考状元,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年轻时曾在吉林通化无线电厂工作,后在中科院攻读研究生,在天文领域从事科学研究。1994年开始,他主导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中国天眼”重大科学工程的顺利落成发挥了关键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南仁东同志因病逝世,享年72岁。2017年11月,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南仁东同志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近日,由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和贵州省委共同组织的全国“时代楷模”南仁东先进事迹报告团专程来到我省,先后在辽源、长春举行巡回报告活动。
首个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业务主管韩博以《科技报国筑梦苍穹》为题,为我们再现了南仁东同志艰难的寻梦之路。“FAST落成启用,筑起了一座崭新的科学地标,实现了南老师坚守的科技强国梦,兑现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承诺!”他讲述道。作为南仁东22年的工作搭档,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眼”副经理彭勃见证了南仁东20多年为FAST奔忙的点点滴滴。彭勃讲到动情处,声音哽咽了,“我的好朋友、同甘共苦的好战友‘老南’始终保持着为国家打磨好一座大望远镜的初心。正是这份初心,也将他打磨成了名副其实的‘天眼’巨匠。”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眼”高级工程师杨清阁作了题为《您的身影,是我追随的目标》的报告,讲述了南仁东的高尚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贵州省黔南州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张智勇与南仁东相识于1995年,并有幸见证了“中国天眼”选址和建设的整个过程,“南老师多次提到,为什么要建世界最大望远镜,就是要让中国的射电天文走向世界前沿。这就是南老师作为战略科学家的抱负和使命。”南仁东病逝后,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刘鹏和同行们去采访他的亲朋好友,“描画”这位科学家的风貌,“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南老师的经历,我想便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南老师践行了这八个字,更将其化为一股精神——是胸怀祖国的精神,是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坚毅执着的精神,是甘于奉献的精神。”
不同的讲者,共同的追忆。报告团成员动情的讲述,将这位“天眼”巨匠的不同侧面和形象展现在大家眼前,震撼心灵。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掌声,一次次在会场响起,既是表达敬意,也是一种鞭策,许多人在感动、在思索……
“这次来到吉林,南老师的老家,我们都很激动,感到非常亲切。”报告会刚结束,报告团成员彭勃就被媒体和听众团团围住,大家拿出录音笔或手机,恐怕遗漏任何有关南仁东的细节。“我们在南老师的主导下实现了科技创新的梦想,而且打造了世界第一的大国重器,一个团队一起经过20多年完成了一件事情,这背后的艰辛和挑战,我们愿意与大家分享。希望后人能够感受到这种正能量,并传播下去。”
“南老师不愧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研究生陈宝在聆听完报告后认为,这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心灵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我要以南老师的崇高精神来鞭策自己,在学业上下苦功、加大力,为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贡献力量。”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前进的力量。像黄大年和南仁东两位时代楷模,就是我们的标杆!”长春应化所党政办副主任秦启虎沉浸在震撼之中无法自拔。他激动地说,“我们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开创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走出报告厅,归国科技人才代表彭英华感怀地说,“聆听南老师的先进事迹,收获的不仅是感动,还有敬畏。作为一名归国人员,他的爱国情怀,他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以及淡泊名利、忘我奉献的高尚情操,都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整场报告会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但学习南仁东崇高精神的热情已在吉林大地蔓延开来。报告会结束后,现场观众纷纷编写聆听感受发布到朋友圈,表达内心的崇敬与钦佩。正能量在不断释放……
(原载于《吉林日报》 2018-01-11 02版)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