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你可想过,用自己身体的细胞,培养成生物人工肝,万一发生急性肝衰竭等凶险的肝病,就不需要等待匹配的肝源,直接靠“外挂”肝系统来急救续命。记者7月15日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获悉,该所惠利健研究员团队与多家单位科学家合作,突破“类肝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成功研制出生物人工肝系统。国内首条人源性生物人工肝临床研发生产线昨天在嘉定区建成,产品预计三到五年内投放市场。
据悉,继去年完成首例重症肝病患者冶疗后,截至目前,已有五例患者接受该系统治疗,病情明显好转,生化指标、肝功能和凝血指标逐渐好转,食欲和体力也渐渐恢复,已度过危险期。该技术为治疗急性肝衰竭提供了全新方案。
我国是肝病大国,根据最新统计,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1亿,每年新发的因各种肝病导致的重症肝病人数达100万。目前治疗重症肝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肝移植,但由于供体器官短缺等原因,仅有少数患者能及时接受肝移植。
生物人工肝是一种体外肝功能支持系统,可以短时间代替肝脏功能,促进肝衰竭患者自体肝功能的恢复,也能为计划肝移植的病人争取时间,等待合适的肝源。
它就像一个小型肝透析机,在透析过程中,不仅对血液有解毒功能,还能为肝脏补给营养,促进患者肝细胞再生,恢复正常肝功能。此外,生物人工肝具有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优点。但人源细胞来源的难题,限制了生物人工肝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2011年,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细胞研究所惠利健团队,在现有生物人工肝研发的基础上,对种子细胞进行改进,采用人源性肝样细胞作为生物反应器中的种子细胞,构建生物人工肝。由于该技术利用的是来自于病人自身的细胞,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也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去年,研究人员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了一位重症肝病患者。到目前为止,已有五例患者接受该系统治疗后,明显好转,无任何不良反应。
14日,经过半年多的筹备,获得该技术全球独家使用许可的上海微知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嘉定区建成国内首条人源性生物人工肝临床研发生产线。该生产线将于下月投入运行,预计年产量可达300到500份,大约可满足200多位患者临床需求。如果一切顺利,预计产品将于三到五年内投放市场,让更多患者受益。
(原载于《文汇报》 2017-07-16 04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