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试管“病人”开启癌症精准治疗

我国建成国际规模最大的激酶靶点细胞筛选库

2017-04-20 中国科学报 丁佳
【字体:

语音播报

  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兴起,对“人类杀手”癌症的诊治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肿瘤的“精准医疗”主要包括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两个方面,即借助肿瘤患者的遗传背景和病理特征,确定肿瘤发病关键因素,个性化地设计用药治疗方案。

  近日,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于癌症激酶靶点的高通量细胞筛选库。该细胞库几乎覆盖了目前已知的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全部激酶及激酶突变细胞。它的建成,填补了国内新药创制领域此类检测体系的空白,将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精准治癌难在哪儿?

  许多肿瘤的发生是由某些与生长相关的“激酶”发生突变导致异常活化引起的,因而针对这些突变激酶的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其活性,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增长的目的。这些“靶向药物”的优势在于,它们可以高特异性地抑制致癌靶点,干扰癌细胞的生长,而不会波及周围的正常细胞。

  因此,相对于化疗等常规治疗手段,靶向药物治疗不仅精准,还可以减少对患者身体不必要的伤害,减轻痛苦,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以延长寿命。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以个性化为特征的临床高响应率的靶向药物研发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已经有30多个在临床上使用。然而,这些药物仅能涵盖10余种癌症中的某些亚型,而临床上绝大多数的癌症种类及其亚型还没有与之相对应的靶向药物。

  而另一个真相则是,随着临床用药治疗的发展,一些激酶出现了变异,产生了耐药性,也进一步加大了新药开发的难度。

  试管里的“病人”

  在此背景下,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青松药物学团队从零开始,不断攻克技术难点,用四年多的时间,以小鼠细胞为原始模板,采用基因工程的手段,针对目前临床常见的癌症相关激酶靶点,构建了仅依赖于目标靶点基因生长的大型癌症激酶细胞库。

  该细胞库目前囊括了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近70种主要激酶靶点,涵盖了绝大多数在临床肿瘤病人身上发现的与临床治疗、耐药性和预后相关的突变,细胞种类已经达到150余种。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于激酶靶点的全细胞筛选库,填补了国内新药创制领域此类检测体系的空白。

  相比之下,世界上另一个同种类型的细胞库由美国一家公司提供,目前细胞种类为93种。

  “与传统的复杂基因背景的癌症细胞系相比,我们的细胞库能够更加准确快速地标明药物的作用机制,同时还克服了相关稳定细胞系建系困难、病人原代样本量少而导致不能继续深入研究等问题。”刘青松说。

  该细胞库在药物研发中,能够检测药物对所设计靶点的打击活性,这是药物疗效的最关键指标;另外还可以检测药物的靶点选择性,这是评价药物副反应的重要指标。

  该细胞筛选库主要研发人员王文超说:“此技术体系在细胞水平上模拟临床的癌症病人,因而又被称为试管里的‘病人’。”

  筛选有效“子弹”

  “‘靶子’已备好,接着就是研发、筛选有效的‘子弹’了。”刘青松说,医药研发人员需要从成千上万种化合物中挑选出有研究价值的“药物前体”,使用人工筛选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准确性也比较低。

  为此,刘青松课题组于2013年建成了以抗肿瘤组合药物筛选为主要研究任务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和测试技术平台,采用自动化操作系统,可实现自动分液、自动加样和自动检测一整套的药物筛选流水线作业,能达到每天完成1万个药物筛选测试的能力。

  课题组还自主开发了国内首个将高通量靶向基因测序技术与高通量体外药敏检测技术相结合的肿瘤精准治疗技术体系,其核心是利用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为肿瘤患者最大限度地筛选出可用之药。同时,检测肿瘤患者体内的肿瘤驱动基因和致病基因,提出针对患者个体的精准用药方案,达到个性化精准用药的目标。

  为了让更多国内机构从这一筛选体系中得益,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至今,团队依托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为产业化推广平台,已经不间断地为国内近百家科研院所和制药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药物检测和筛选服务,获得了广泛的业界认可。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7-04-20 第1版 要闻)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