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人民网】DNA基础理论研究取得重大技术发明

2016-07-08 人民网 姜泓冰
【字体:

语音播报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洪国藩院士研发的低温封闭多级PCR(Lcn-PCR)技术,近期以独立一章的形式,被选录在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分子生物学方法》)丛书中。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缩写为PCR)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它可以将目标基因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百万至数亿倍,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最为重要且广泛使用的技术手段之一。PCR技术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项革命性创举和里程碑,其发明人穆里斯(K. Mullis)博士因此项发明获得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但是PCR技术的自身缺陷也制约了其在医学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碱基错配及非特异性扩增等问题上,而如何利用PCR技术获得目的基因片段的精确扩增是拓展其应用的关键和难点所在。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洪国藩院士经过长期DNA基础理论的潜心研究,成功研发出了低温封闭多级PCR(Lcn-PCR)技术,克服了普通PCR技术的自身缺陷,同时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并能排除环境的交叉污染。洪国藩研究组历时10多年利用该项技术对数千病例的病原体感染进行了临床平行对照检测与研究,充分证实了该项技术的可行性与精确性,而且实验方法安全、简便,省去了超洁净空间所需的设备,可在普通医院中应用。

  作为临床诊断技术的一项创新成果,LcnPCR 的有关内容以独立一章的形式,被选录在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分子生物学方法》)丛书中。此项科学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发明专利和技术秘密,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Lcn PCR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医学临床检验诊断,而且还可以应用到农业、畜牧业、渔业、食品及海关检测检疫等领域中。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