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的一项关键技术——中心螺管模型线圈超导导体近日在瑞士Sultan实验室完成测试,获得关键技术突破。
这是记者5月18日从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获悉的。
当今世界科技界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开展了一项重大国际合作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即由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等七方共同启动ITER计划。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是中国科学家在参与ITER建设的同时开始规划建设的,其建设将促使中国引领未来世界聚变能研究。
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中心螺管模型线圈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于2014年立项,是中国科技部基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开展的国内专项研究。该项目针对CFETR中心螺管磁体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对高稳定性导体的设计与制造,模型线圈的设计与分析、绕制、热处理、绝缘等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完成模型线圈的研制及测试。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依托研发ITER导体的技术优势,自主发展了CFETR中心螺管模型线圈导体技术。提出了一种超导电缆的绞制新技术,解决超导电缆表面容易损伤的难题,同时通过电缆结构与绞制技术优化,降低了电缆内部的超导线损伤。该技术不仅实现了CFETR中心螺管模型线圈超导电缆的外表面无损伤绞制,更重要的是为未来发展超导电缆绞制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据介绍,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中心螺管模型线圈超导导体在瑞士Sultan实验室完成了历时一个多月的性能测试。经过2次冷热循环和上万次的电磁循环后,导体性能无衰减,导体分流温度最终达到6.9K(零下266.23度),以优异性能通过测试。而该导体的测试成功标志着CFETR中心螺管模型线圈取得了关键技术的突破,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