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光明日报】实践十号“乘客”大揭秘

2016-04-06 光明日报 齐芳
【字体:

语音播报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员、实践十号首席科学家胡文瑞院士说:“实践十号搭载的19个科学实验载荷涉及28项科学实验,开展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每一个实验都具有创新性,都具有很强的科学研究价值。”

  经常喝咖啡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滴在桌面上的咖啡干燥后往往会形成环状图案。其实,这一现象在物理学研究中有个响亮的名字:咖啡环效应。咖啡其实是一种胶体,而胶体是指某种微小颗粒分散在另一种溶液中,微粒尺寸在纳米到微米之间。由于胶体晶体结构排列的周期恰好为光波波长数量级,可以改变光传输路径,因此被称为光子晶体。光子晶体引发了科学家们的无限遐想——它极有可能代替半导体,成为新一代信息承载和传输媒介。理论上,科学家们有望通过设计各种光子晶体及器件,达到自由操纵和控制光波的目的。

  ——实践十号将搭载一个胶体材料箱,在微重力条件下,研究胶体粒子、纳米粒子在固态、液态界面上的自组装行为。这是国际上首次开展的科学实验。

  在人类迈向太空的过程中,繁衍生息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离开了熟悉的地球环境、没有了大气层的保护,微重力和复杂的太空辐射背景会对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产生哪些影响?

  ——实践十号将搭载一个装有小鼠胚胎样品的胚胎培养箱,卫星发射后将对样品进行实时显微摄影并及时下传图像。这是国际上首次进行空间中小鼠胚胎体外培养发育实验,样品将随着回收舱返回地球后,科学家们将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科学家们希望通过与地面对照实验结果比对,可以筛选出影响空间高等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相关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这只是实践十号19个科学实验载荷中的两个,“煤燃烧箱”将开展微重力下煤粉和煤颗粒燃烧及其污染物生成特性研究,“多功能炉”将开展多种空间熔体材料科学实验;“辐射基因盒”将研究空间辐射对基因组的作用和遗传效应,“家蚕培养箱”将研究空间环境对家蚕发育的影响和变异机理……

  从物理学基础研究到材料科学的应用性研究,从高等植物能否在太空开花到人骨细胞在微重力条件下会发生哪些变化,实践十号涵盖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效应、微重力生物效应、空间生物技术六大学科的空间科学实验,是我国迄今为止单次空间微重力和生命科学实验项目及种类最多的空间任务。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实践十号科学应用系统总指挥康琦说:“实践十号为我国开展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提供了一个高效、短期、综合的太空实验平台,有助于我国在重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实践十号卫星有效载荷及空间科学实验项目

  微重力科学实验,共10项,其中Soret实验箱和多功能炉回收 

  载荷名称    空间科学实验项目 

  蒸发对流箱  蒸发与流体界面效应空间实验研究

  颗粒物质箱  颗粒物质运动行为-颗粒流体气液相分离空间实验研究

  沸腾气泡箱  微重力沸腾过程中的气泡热动力学特征研究

  毛细对流箱  热毛细对流表面波空间实验研究

  胶体材料箱  胶体有序排列及新型材料研究

  Soret实验箱  微重力条件下石油组分热扩散特性的研究和Soret系数的测量

  导线特性箱  微重力环境电流过载下导线绝缘层着火烟的析出和烟气分布规律

  煤燃烧箱   微重力下煤粉/煤粒燃烧及其污染物生成特性研究

  非金属燃烧箱 典型非金属材料在微重力环境中的着火及燃烧特性研究

  多功能炉   多种空间熔体材料科学实验

  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共9项,全部回收 

  载荷名称   空间科学实验项目 

  生物辐射盒  空间辐射诱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辐射基因盒  空间辐射对基因组的作用和遗传效应研究

  家蚕培养箱  空间环境对家蚕发育的影响与变异机理的研究

  植物培养箱  微重力植物生物学效应及其微重力信号转导研究

  物质运输箱  微重力下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物质输运规律研究

  高等植物箱  空间微重力条件下光周期诱导高等植物开花的分子机理研究

  干细胞箱   微重力条件下造血与神经干细胞三维培养与组织构建研究

  胚胎培养箱  微重力条件下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研究

  骨髓培养箱  微重力条件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骨细胞定向分化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原载于《光明日报》 2016-04-06 06版)

打印 责任编辑:麻晓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