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
昆明北部客运站附近的桃核化石产地
早期人类取食野生桃复原图(Rebecca Wilf)
桃核化石(a)和现在栽培桃(b)形态十分相似。
近期,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组研究员周浙昆、副研究员苏涛及合作者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迄今约有260万年的世界上最早桃核化石,并将其命名为昆明桃。昆明桃的发现为桃子起源于中国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
该项研究受到了国际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如Science网站作了题为《现代人类出现之前中国就出现了桃》的报道;Discovery频道介绍说:“昆明桃的发现更加证明了现代栽培桃起源于中国”;《华盛顿邮报》也指出:“这项研究表明,桃并没有借助现代人类的帮助就已经出现。”
最新证据
人类出现以前的桃子是否甜蜜多汁?照片中和一元硬币大小一般的桃核化石——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科学家找到了它们之后,引发了人们无限遐想。
在中国的传说中,桃是神仙吃的果实。《西游记》里,天宫里的王母娘娘做寿时,就曾设蟠桃盛会招待群仙。这虽然是神话,也说明桃的美味绝非一般水果可比。
桃隶属蔷薇科李属,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果树之一,世界上桃的栽培品种有3000多种,我国占四分之一以上。我国是桃的故乡,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山东的肥城桃、天津和上海的水蜜挑、南京时桃、杭州蟠桃、贵州的白花桃、河北蜜桃……
尽管桃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其起源和演化历史尚不清楚。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发现野生的桃;由于栽培品种选育的历史久远,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也无从追溯桃的起源。在此之前,河北藁城台西村曾经出土过距今约3000多年的栽培桃的桃核,过去曾认为桃在我国的栽培史应当远在距今3000年以前。曾有西方人认为桃子起源于波斯,但19世纪以来许多国内外的科学家都认为桃子起源于中国。化石作为生物在地质时期的产物,在研究桃的演化历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最早的桃核化石记录都是距今1万年之内。
令人意外的是,这几枚远远超出我们时间预期的桃核竟然出现在了昆明市北郊的一个客运站旁。
2010年8月,昆明北部客运站附近一条马路正在修建。“施工人员刚好挖出了一个新鲜的剖面,我们在这个剖面找到了大量种子和果实化石,里面就有桃核化石。”苏涛告诉《中国科学报》的记者。
科学家们一般主要根据地质资料来查找化石,地质资料(如地质调查报告)提供了每个地区的地层分布、年代及岩石情况等信息,有时也会包括一些化石信息。当然,根据地质资料只能推断出一个大致的范围,在具体找化石的时候,除了依据相关资料和经验外,苏涛笑称运气的成分也比较重要。
“这些化石为桃子起源于中国提供了最新的证据。”苏涛表示,它们的形态特征与现代桃十分相似,但由于缺乏对整个植物形态的认识,研究人员将化石种定为昆明桃。
“通过对桃核化石仔细研究和分析,我们推测当时的桃子可能在野生状态下就被早期灵长类动物食用。”苏涛说。
昆明桃的桃核大小、形状和纹理与现代的毛桃差不多,也许早在人类出现在华夏大地之前,桃子就是当时一大批动物们喜爱的餐后小食了。
距今260万年
这些核桃作为植物种子能够保存为化石,又如此完整,实属不易。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组的研究人员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将这几枚小小的桃核进行CT扫描,三维重建了桃核化石的结构。另外,扫描电镜也应用于桃核化石的微观形态研究中。
“依据现代桃核与果实大小的关系,我们推测当时的桃子果实直径约为5厘米,这和市场上出售的果实偏小的桃差不多。”苏涛说。
科学家们通过深入的形态学研究表明,桃核化石和现代桃核极为相似,比如内果皮顶部具尖,内果皮外表面同时具有深沟和深孔等。通过科学测定,该桃核化石距今约有260万年。这一发现极大地推进了桃的演化历史,也增加了西南地区在探讨桃起源和演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另外,现代栽培桃的桃核和昆明桃相比,有着更丰富的形态多样性,也普遍更大一些,这可能是后来种植选择产生的不同品种。
昆明桃的发现为桃子起源于中国的观点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同时,昆明桃的发现,意味着在更新世直立人和智人到达中国西南部之前,该地区已经有桃子分布,早期人类可能直接采食野生状态下的桃子,通过后期的长时间栽培才逐渐形成种类繁多的现代品种。为此,桃子的栽培史追溯到了距今260万年前。
科学家们在同一层岩石中还找到大量青冈和石栎的果实化石,“我们将深入研究同一套地层中的其他化石,认识当时的桃和其他哪些植物生长在一起;是什么样的植被,以及气候如何”。苏涛他们将带着我们穿越到260万年前,在一片茂盛的常绿阔叶林中,十里桃林,漫天芳菲,鲜艳热烈,灼灼盛开。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6-01-04 第5版 创新周刊)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