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科技日报】大连化物所两项成果 获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5-01-13 科技日报
【字体:

语音播报

  态—态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 

  该项目主要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东辉、杨学明、戴东旭、肖春雷、孙志刚等人完成,属于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域,是物理化学学科的基础前沿课题。该项目利用自行研制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分辨交叉分子束仪器,理论上发展量子反应动力学新理论方法和构造高精度势能面,并通过实验与理论的密切结合,在态—态反应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性的重要研究成果:首次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分波共振态;发现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在氟加氘反应中完全失效;揭示出氯原子与氢分子反应中玻恩-奥本海默近似的适用性;系统研究了水分子光解过程中非绝热效应;发现了O+O2、H+O2反应中的非统计现象等。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3篇)、PNAS和JACS等杂志上。项目研究不仅提升了对化学反应本质机理的认识,也使我国在该领域研究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材料应用基础研究

  该项目主要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孙公权、辛勤、姜鲁华、王素力、李焕巧等人完成,属于材料、电化学交叉学科领域。项目围绕醇类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毒化、甲醇渗透等国际难题,建立了高负载、高分散纳米电催化剂粒径、合金度、晶面等的控制制备方法;提出Pt 与MeOx (Me=Sn, Ru)协同催化乙醇电氧化机理;发现Pt纳米合金电催化剂对阴极氧还原反应的电子效应和耐甲醇行为本质;构筑了以碳纳米管为载体的新型表面功能化电催化材料体系。上述发现有力促进了醇类燃料电池的应用研究,丰富了纳米材料、电化学、催化化学等学科的理论体系,引领和带动了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该项目8篇代表论文共被他引1766 次,单篇最高他引631次。该项目研究成果曾获2013年度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15-01-13 03版)

打印 责任编辑:冀正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