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黑洞对周围气体的吞噬过程被称为“黑洞吸积”。据上海天文台袁峰研究员介绍,黑洞周围气体在强引力作用下,一边旋转一边下落,形成巨大的盘状结构,被称为“吸积盘”。吸积盘会发出强烈辐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研究黑洞吸积盘中的不同现象,可寻找种种蛛丝马迹,窥探黑洞的真实颜容。
天文学家通过求解物理方程组,发现黑洞“吸积盘”大体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中,被吞噬的气体温度较低,盘也较薄,被称为“冷盘”;另一种模式中,被吞噬的气体温度较高,盘也较厚,被称为“热盘”。根据单位时间里黑洞能吞噬多少气体来划分,“冷盘”和“热盘”又分别有两个解。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袁峰首次发现了“热盘”的第二个解。
天文学家发现,以强大引力著称的黑洞,并不能将所有气体与物质都吞噬掉。在靠近黑洞周围的地方,还有一些细长的物质以及辐射往外喷射,被称为“喷流”。受太阳日冕物质抛射理论的启发,袁峰带领科研团队在国际上提出了首个间歇性喷流形成的模型,成功解释了间歇性喷流的形成原因。
一般来说,黑洞有“势力范围”,半径大约是黑洞半径的10万倍。进入该范围的气体开始显著感受到黑洞的引力。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所有进入该“势力范围”的气体,最后都应该落入黑洞。
然而,袁峰带领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却表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进入黑洞“势力范围”的气体大概有接近99%都通过风损失掉了,只有1%最终进入了黑洞。这一关于热吸积流中存在风的理论,在2012年发表以后,第二年得到了实际观测的完全证实。
“人类想进入黑洞,绝没有《星际穿越》中想象的那么容易。”袁峰说,“黑洞吸积盘存在很强的风,大部分气体都以风的形式被黑洞抛出去了,没有进入黑洞。距离黑洞越远,通过风被黑洞抛出去的几率就越大。对于宇宙飞船,宇航员需要在航行过程中仔细调整飞船的航线,才能避免被当作‘风’抛出去。很遗憾,这些最新研究成果没有在电影中呈现。”
袁峰在“黑洞吸积”领域的研究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认可。国际公认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领域最权威的综述性杂志《天文和天体物理年度综述》,目前已刊登袁峰撰写的今年综述论文《黑洞热吸积流》。袁峰是我国第二位应邀为该杂志撰写综述的天文学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